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煤油取暖器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02 12:39:51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钢铁

2007年我国钢铁工业总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7年我国生铁、粗钢产量分别达4.72亿吨和4.9亿吨,增速分别可达16.78%和17.0%。尽管与2006年相比增速已经下降,但我们看到绝对数量的增长仍分别高达6800万吨和7200万吨。2008年我国生铁和粗钢的增速进一步回调至10%~12%左右,但绝对数量的增长仍高达5000万吨左右。

2000——2007年生铁、粗钢产量及增幅统计表

单位:万吨

时间 生铁 增幅 粗钢 增幅
2000年 13101 4.48% 12850 3.67%
2001年 15554 18.72% 15163 18.00%
2002年 17085 9.84% 18155 19.73%
2003年 20291 18.76% 22116 21.82%
2004年 25185 24.12% 27246 23.20%
2005年 33040 31.19% 34936 28.22%
2006年 40416 19.78% 41878 18.48%
2007上半年 22682 16.84% 23758 18.92%
2007下半年 47200 16.78% 49000 17.00%

2007年我国钢材表观消费量高达5亿吨以上,由于支撑我国钢材消费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因此预计2008年国内钢材消费仍有相当可观的增长空间,但增速可能进一步回调。由于新投产项目减少,钢材市场的供需矛盾并不突出,钢铁工业并不存在产能过剩的太大压力。

同时由于钢材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我国钢材净出口数量进一步增长,预计全年可达4550万吨。钢材净出口数量的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出口钢材的大幅增长,而进口钢材数量则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预计我国出口钢材将高达6300万吨,同比增长约46.5%,增长量超过2000万吨。2007年我国政府为抑制钢材的出口,不仅取消了钢材的出口退税,还对钢材开征出口关税,同时实行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制度。在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下,我们预计2008年我国出口钢材的增速将大幅下降,预计出口钢材的规模可望控制在7000万吨以内。

1997——2007年钢材 行业 运行数据统计表

单位:万吨

时间 生铁 增幅 粗钢 增幅
2000年 13101 4.48% 12850 3.67%
2001年 15554 18.72% 15163 18.00%
2002年 17085 9.84% 18155 19.73%
2003年 20291 18.76% 22116 21.82%
2004年 25185 24.12% 27246 23.20%
2005年 33040 31.19% 34936 28.22%
2006年 40416 19.78% 41878 18.48%
2007上半年 22682 16.84% 23758 18.92%
2007下半年 47200 16.78% 49000 17.00%

1)2008年我国不锈钢粗钢产量694.3万t,同比减少26万t,降幅为3.56%。其中,Cr-Ni 钢(300系)350.86万t,占总量的50.53%,同比降低7.6个百分点;Cr钢(400系)186.24万t,占总量的26.82%;同比增加 1.3个百分点;Cr-Mn钢(200系)157.22万t,占总量的22.64%,同比增加6.29个百分点。

2)2008年我国进口不锈钢121.25 万t,同比降低28.59%;出口105.66万t,同比降低18.88%。进口量大于出口量15.59万t,其中半制品(锭坯)净进口9.22万t,热卷板净进口9.55万t,冷卷板(宽)净进口5.28万t,窄板净进口7.75万t。其他钢材,如长材、管材(包括石油天然气管)和管件均实现净出口。国产不锈钢材满足国内市场程度进一步提高,自给率达到81.24%,比上年提高了5.64个百分点。

3)2008年我国不锈钢表观消费量624万t,同比减少34万t,降幅为5.17%。

2、煤油

煤油与汽油、柴油一样,同属于石油炼制产品,是三大成品油之一。过去,煤油主要用于照明及煤油炉。喷气式发动机问世之后,煤油被大量用作喷气燃料,称为航空煤油。

我国煤油消费主要在民用航运领域,约占全国煤油消费的2/3,军煤、灯煤和其他领域的消费约占1/3。

目前,我国煤油生产以两大石油集团为主。2006年我国生产煤油960万吨,其中中国石化生产635.4万吨,中国石油生产198.4万吨(不含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的产量),两大公司产量合计占全国总产量的86.9%。

2006年中国石化镇海炼化的煤油产量为127.3万吨,居国内炼厂煤油产量首位,居第二位的是辽宁大连西太平洋石化,生产煤油126.2万吨,居第三位的是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产量为121.2万吨。

近年我国民航业快速发展,民用航煤消费增势强劲,自1997年至2006年,我国煤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7.1%。2006年国内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较2005年增长约16%,从而对航煤需求不断攀升,全年国内煤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151万吨,比上年上涨9.7%。

2006年由于国内对柴油需求紧迫,煤油产量压缩,许多中小炼厂基本不生产煤油,煤油产量在原油加工量同比增长6.3%的情况下,反而下降2.9%至960万吨,是惟一产量负增长的成品油品种(柴油年度增长5.5%,汽油年度增长3.7%)。

国内需求与生产状况的变化,使国内煤油市场呈现出新的特点:煤油进口量与出口量均大增。出口量在2005年大幅增长28.8%的基础上,2006年进一步同比增长38.1%。因产量下降、需求上升,出口增加,带动进口量剧增70.9%(2005年煤油进口量较2004年增长9.9%)。因此,净进口依存度也由2005年的5.7%大幅增长至16.6%。

我国煤油消费的主要领域是民航客货运输。近年来我国航空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均保持了1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目前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已经名列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煤油表观消费量由1997年的600多万吨增至2006年的1151万吨,年均增长率达7.1%。

今后我国民航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达到190个,比2005年净增约50个;航空运输总周转量达到5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4%;旅客运输量达到2.7亿人次,年均增长14.5%;货邮运输量达到570万吨,年均增长13%。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国煤油需求将继续稳步上升。再加上成品油价格改革配套措施的出台也将使航空运输利润上升,从而带动对航煤的需求快速增加。综合上述因素进行 分析 预测,我国2007年和2010年煤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增至1200万吨和1500万吨。

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未来成品油定价的改革,对国内煤油生产企业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自2006年年底至2007年全年,国内有部分炼厂将陆续完成扩建和炼化装置升级,在一定程度上将增加煤油产出,2007年煤油产量预计将高于2006年,回升到980万吨以上的水平。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外资和民营资本逐步放开航空油料零售和批发权,BP等国际石油巨头已经涉足我国航煤贸易市场,今后几年航煤市场的竞争也将更趋激烈。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下游产业—建筑与房地产业

一、中国建筑业进入健康、快速发展轨道

1、宏观环境向好拉动建筑业高增长

近年来,随着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奥运场馆等一批特大型工程相继落成或正在建设,标志着我国建筑业的建造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住宅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极大改善了城市面貌,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安居需求。各地重视建筑业的改革发展,目前已有9个省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大中型建筑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效益逐步提高,综合实力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从2002年到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由18527亿元增加到40975亿元,年均增长120%,建筑业增加值连续两年突破1万亿元。在国民经济的20个 行业 中,建筑业排名第5。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更加明显。此外,我国建筑业队伍不断壮大,吸纳农民工占农村进城务工总数的三分之一,成为解决农民就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对外工程承包营业总额、市场地域范围、涉足专业领域不断扩大,业务遍及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1-9月,建筑业总产值达到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26.8%。如此高速的 行业 利润增长在近几年 行业 持续高景气中也实属罕见。

2、建筑业市场健康发展

(1)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近年来,国家建设部按照《建筑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对从事建筑活动的企业个人执业资格管理制度进行了逐步完善。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建设部起草和修订完成了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招标代理机构,以及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建造师等企业及个人执业资质(资格)管理规定,下放了一部分企业资质审批权限,规范了审批行为,提高了审批效率。与此同时,根据全国人大在《建筑法》执法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国家有关部门启动了《建筑法》的修订工作,全力打造一个日渐成熟的建筑市场。

(2)市场秩序日益规范

近几年来,建设部通过对建筑市场招投标环节中的违规问题,工程承包中的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不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问题,以及拖欠工程款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建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好转,招标投标制度得到普遍执行。

(3)建筑诚信日益普遍

2004年以来,我国确定了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目标,印发了指导意见,启动了长三角和环渤海区域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2007年初,建设部印发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公布了175条《建筑市场各方主体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全国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80%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都建立了“失信单位名录”,将失信企业信息向社会公开,实现了“一地受罚,处处受制”的市场监控环境。

二、2007年建筑业的发展回顾

1、总体情况

2007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239亿元,比2006年增长24.8%,加快0.9个百分点;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5280亿元,比2006年增长30.2%,加快8.4个百分点。这两大因素推动建筑业的增长。

2007年,全国建筑业企业(指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0018.62 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3287.39万平方米,比2006年同期增长15.4%;签订的合同额为80274.18 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9.5%。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建筑业企业59256家,比2006年同期下降1.5%;平均人数为3649.9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15.8%;劳动生产率达137041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4%。

2、主要特点

(1)各地区建筑业发展差异较大

2007年,全国建筑业发展最快的地区仍然是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其中,浙江、江苏两个省建筑业总产值在6000亿元以上,两省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7%,超过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1/4;山东、广东两个省超过3000亿元,北京、上海两市为2500多亿元。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这六个省市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50%。

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其余则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省份。海南和西藏地区建筑业总产值不足百亿元。

从2000年以来,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北京和上海这六省市始终排在前六位。其中,前两位始终是浙江和江苏,第三、第四位始终是山东和广东,第五、第六位始终是北京和上海。近年来,第一、第二位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与第三、第四位建筑业总产值距离逐渐拉大。浙江、江苏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已是山东、广东的建筑业总产值之和的两倍以上,还有继续拉大的趋势。

(2)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

将固定资产投资地区和建筑业总产值地区分布进行对比,并从高向低排序,分布和排序都比较相似,热点地区基本都是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沿江地区以及京广铁路沿线地区。

2007年,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四个省份也是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省份。其中,山东、江苏固定资产投资都超过10000亿元,广东、浙江为7000多亿元。这四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3,建筑业总产值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40%。

而河南、安徽、内蒙古和河北等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当地的建筑力量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是建筑业发展较具潜力的地区。

(3)建筑业企业数量减少,从业人数稳定增长,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到2007年底,全国建筑业企业为59256个,比2006年同期减少1.5%,这是建筑业企业连续两年增长速度放缓后,首次出现企业数量减少。

2007年建筑业国有企业数量由2006年的8143个减少到2007年的7855个,同比下降3.5%,下降速度快于全国建筑业企业减少的速度。

2007年,我国建筑业计算劳动生产率的平均人数为3649.9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15.8%;从业人数为3085.39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长7.2%,从业人数稳定增长。

国有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继续增长,达到710.5万人,增速为3.5%,增速不足全国建筑业从业人数增长率7.2%的一半。

2004年以来建筑业企业数量一直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但建筑业从业人数一直以7%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这表明建筑业企业近年来在结构上有所调整,大中型企业发展较快,产业集中度有所上升。

(4)建筑市场更为开放,跨省施工强者更强

2007年,我国各地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224.24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26.44%,说明超过1/4的建筑业总产值是跨省完成的。

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最高的是浙江和江苏,超过2000亿元,分别达到2883.17亿元、2169.98亿元。浙江跨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占本省建筑业总产值的42.5%,江苏占1/3,北京和上海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分别为942.06亿元和624.1亿元。这四个省市跨省完成的建筑业产值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总和的50%。

三、2008年建筑业 发展 分析

1、2008年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尚未对我国建筑业造成明显影响

2008年9月美国金融界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大动荡,继而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影响,这势必造成全球建筑业风险增加。就承包工程项目而言,利率风险与汇率风险同时存在。

2008年在国际大背景下,中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增加了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但截至到2008年10月底,我国建筑业仍保持了稳定的增长。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建筑业完成总产值37552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35亿元,同比增长 26.8%;2008年1-10月份,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达到429.2亿美元,同比增长46.4%;新签合同额816.5亿美元,同比增长57.9%。金融危机似乎尚未对中国建筑企业在国内及海外的经营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

但是相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建筑业的冲击只是还没有大面积开始,我国40%的GDP靠的是出口,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的出口,珠江三角洲一带的外贸订单出现骤减,考虑到滞后性,金融危机给建筑业带来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此轮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房价开始下降,直接影响了全球建筑业和相关 行业 的投资增长,而消费者的需求也逐渐萎缩,削减了国内经济增长率,因此对待投资周期性较强的建筑 行业 ,应当逐步增加趋势性、战略性投资比例,另外我国建筑商今后在海外承接新项目需要更加谨慎。危机面前,总是危险与机遇并存。我国建筑商也可以考虑适时转型,以规避风险,从而变危机为机遇。

2、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但基本面向好,带动建筑业发展

2008年我国房地产 行业 的多项数据不容乐观,全国房地产市场多数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1-8月份,全国有20个省市的住房销售量处于下降的态势。虽然2008年房地产 行业 发展放缓,但房地产开发投资未受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8年1-8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430亿元,同比增长29.1%;住宅完成投资13385亿元,增长31.7%。外界担心的房地产市场波动可能带来的投资下滑现象并未立刻出现。此外,由于建筑业增加值是经济未来发展的先行指标之一,跟随建筑业发展的投资和生产增长需求也将逐步释放。

2008年下半年以来,在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下,除少数起步较晚的地区仍然保持稳定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已先后步入调整与转型期。尽管楼市运行方向已经发生了改变,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还是好的。

3、2008年我国建筑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自2008年初以来,铁路累计投资增速与当月投资增速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我国铁路投资进入加速阶段。2008年1-9月我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211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42亿元,增幅为54%;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69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06亿元,增长71.1%。

2008年10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中国的电力、煤炭、钢铁需求都在锐减。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 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准了公路、机场、核电站、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截至2008年10月31日,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远超过第十一个五年 规划 铁路建设预算的1.25万亿元。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推进,成为了“拉动内需的龙头”。并且2008年10月底铁道部表示全年将争取超额完成500亿元基建投资,第四季度约为1,500亿元,预计全年将达到3,500亿元,2009年计划完成铁路基建投资达到6,000亿元,未来三年我国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 研究 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明确提出要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截至2010年底,用于扩大内需各项政策的总投入将高达4万亿元。按照这些政策,投资与消费的作用将成为未来两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达”,也将成为我国抵御全球经济衰退的利器。

四、预计未来我国建筑业仍将保持持续增长

1、利好因素为未来建筑业发展创造空间

(1)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水平。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仍然发挥着拉动GDP的主力作用。2008年1-8月份全国城镇固定资产完成8.49万亿元,同比增长27.4%,1-9月同比增长 27%。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发展的实际投资持续增长的潜力仍然很大。即国家有足够的资金保证。我国外汇储备达到1.9万亿美元,银行储蓄稳步上升,存款余额高达20万亿元,外贸盈利不断增加,再加上财政收入的增长:2008年9月底财政收入比2007年同期增收1万亿元,增长 25.8%,应该说国力大大增强。这四大块保证了国家投资所需资金,这就给未来建筑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空间。

(2)建筑业在西部和东北地区市场有上升空间

2008年以来,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普遍不景气,另外,奥运会以后北京城区建筑市场要受到很大影响,由于国际大气候等原因,广东等南方市场也可能有所萎缩。但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仍然出现了 2008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投资高达1.84万亿元,同比增长29.1%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实际上,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发达,近几年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虚高,房价理性下调是必然的。在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原来房价基数比较低,所以仍然有上升空间,建筑业也有进一步发展的有利趋势。

(3)外资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为建筑企业带来商机

中国的北京、上海、无锡、杭州、重庆和武汉等都是跨国大企业较为活跃的城市。现在这些城市除了工业产品价格上涨以外,地价也在上涨,所以外商更愿意转移到中国的二线城市去。实际上许多外资企业采取的策略是把区域总部设在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而把工厂、加工基地设在成本较低的二线城市。原因很简单:一是地价低,二是人工工资低,三是税收优惠。由此可见我国建筑企业也要采取“一手抓一线,一手开辟二线”的策略,一线市场的机遇不能放过,同时密切关注二线城市建筑市场动向,外企将其工厂、加工基地向二线城市转移,必须建造厂房、办公楼和宿舍,对建筑企业来说都是商机。

(4)灾后重建市场巨大

汶川地震后各地援建的活动板房毕竟是过渡性的,四川省在今后几年要新建450万套房屋和数千所医疗机构,所需资金巨大。我国将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约1万亿元资金用于灾后重建——资金有保证,灾后重建市场将成为整个建筑 行业 关注的重点。

(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未来中国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都市圈、城市群、城市带和中心城市的发展预示了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起飞,也为建筑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大。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非常必要的,要达到新农村的要求,就有许多建筑项目要完成,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项目建设,很多都离不开建筑业。这些“农”头项目,总量需18万亿元资金,尽管目前还有大量缺口,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落实,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及各类社会资金都向建设新农村注入的话,建筑业企业完全有可能大有作为。

2、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超过700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的60%由建筑安装工程贡献,而安装工程的60%-70%直接转化为建筑业总产值。因此,未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增速直接决定着建筑 行业 的需求水平。

2009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出现一定下降,但并非全面下滑,预计2009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21%。

2008年下半年以来,CPI大幅下降、PPI也在2008年3季度达到顶峰后逐渐行下,随着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能源与初级产品价格连续回落。在建筑业工程结算成本中,原材料约占55%,人工成本占35%,其他费用占比不超过10%;建材成本中,水泥约占45%,钢铁约占40%,玻璃和木材等材料约占 15%。根据建筑企业总成本分配比例推算,2009年以固定资产投资衡量的建安成本将有15%-18%的下降空间。虽然房地产等下游 行业 是成本下降的最终受益者,但钢铁等主要建材价格下降也将为建筑业带来毛利率的提升。经过测算,未来相应毛利率提升空间在0.4到0.6个百分点。

2008年11月,交通运输部表示将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一系列铁路和交通投资计划来看,未来基建投资规模有可能大幅超过预期。根据目前国家对基建的投资规模,在除去相应的挤出效应后,预计2009年国家投资增量带来的建筑产值增量为2000亿。通过计算,预计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约 72000亿元,增速为16%。

通过建筑业总产值乘以产值利润率的方法计算未来建筑业的利润水平。2002年以来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建筑业产值利润率的增长与上一轮经济周期发展保持一致。

产值利润率的提高主要源自2002年以来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高速增长,随着下游建设需求增速的放缓, 行业 的产值利润率将略有下降。预计 2009-2010年建筑业的产值利润率分别为2.94%、2.92%。与此对应的建筑业企业利润总额分别为2126.92亿元、2350.79亿元,增速分别为9.25%、9.62%。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