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婴幼儿奶粉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发布时间:2019-12-04 09:45:07

第一节 2009年婴幼儿奶粉投资机会 分析

一、奶粉业市场投资机会

中国每年大约有2000万新生儿,而这些新生儿的父母们,都在做相同的成才计划,一个巨大的婴幼儿经济由此形成。目前,我国即将迎来第四次人口出生小高峰。这是来自国家人口计生委的预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经出现过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第一次是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第二次是1962年以后;第三次是1987年以后。即将来临的第四次人口生育高峰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预计从2008年开始,这种“双峰叠加”的生育小高峰将持续十几年。无疑,这将给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二、乳业市场投资现状

首先,2010年中国乳业增长态势十分明朗,高附加值产品将备受企业和市场青睐。目前,中国消费者和亚洲邻国的购买习惯越来越相似,对牛奶饮品、奶酪、酸奶等高附加值产品需求强烈。目前高附加值产品占中国整个乳品消费市场的四分之一,在日本此类产品约占60%的市场份额。这一比重将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长。

而中国因为人均消费水平较低,低端产品比重高达70%。但有 行业 专家预测2010年牛奶饮品、奶酪和酸奶这三类产品仍将以大约5%、20%和15%的速度增长。对于乳品企业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此类产品的利润率比液态奶高出2到3倍。

其次,随着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中等规模城市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以2004年为例,中国前三大城市占整个乳品 行业 收入的14%;到2010年,它们的份额将跌至11%。从现在到2010年,70%的收入将来自位居其后的100个二、三级城市。

第三,中国乳品 行业 的诚信口碑、品牌营销将更加成熟,企业的危机感将明显增强。

无论是施恩还是澳优奶粉,最终在强大的舆论监督下,不得不摘下外资品牌的伪装回归自我,这对中国老百姓消费信心来讲无疑又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无形中也默认了一个越来越被强化的事实:那就是中国的奶粉品牌无论从品牌、质量还是营销上都和外资品牌差距越来越大了。

加上中国社会舆论的日趋开放和政府监督职能的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明显加大。产品的质量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成为 行业 问题和社会问题。企业的品牌意识和质量意识都需不断强化,任何投机取巧和期望走捷径的做法都将付出代价。

第四,乳品研发力度还需强化,思想还需更加务实。

要取得成功,国内乳制品企业必须培养自己在产品研发、品牌塑造、客户管理和营销方面的能力。以牛奶饮品和酸奶为例,此类产品多以创新取胜,要求企业有强大的研发配方和市场细分技能,而许多国内企业在这两方面都力量薄弱。国内前五大乳品制造商的研发投资仅占销售收入的1%,而西方企业的研发投资占总收入的3%~4%。以牛奶饮品为例,国内企业经常通过不同口味和包装来区分产品,却很少考虑这样做的理由。而亚洲其他顶级乳品商多锁定特定消费者群和饮用场合。例如,某一日本乳品企业针对白领推出了高级咖啡纸杯包装的咖啡口味牛奶,供消费者工间休息饮用。

第五:复合含乳饮料将成为乳企的新追逐点。

在中国的食品产业中,饮料 行业 一直在市场上表现的十分抢眼,每年的新品之战备受 行业 的关注,但和乳品 行业 仿佛是少有交集的平行线,各自以自己的轨道竞争和存在着。而近两年以营养快线和小洋人为代表的复合乳饮料表现却让人刮目相看。新细分市场的新境界很快得到了传统乳业公司的青睐和关注,纷纷加大了研发力度,抢滩新的细分市场,力图在新兴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2005年~2006年伊利的“优酸乳”与蒙牛的“酸酸乳”之战;娃哈哈的“营养快线”与小洋人的“妙恋”之争,银鹭花生牛奶的独辟蹊径,更使乳饮料市场一路升温。

收购汇源未成的可口可乐,于10月高调推了一个新品“含乳饮料”——果粒奶优,直面娃哈哈“营养快线”一家独大的市场地位,从而备受国内同 行业 的关注!据悉,伊利、蒙牛的复合含果汁乳饮料也将于2010年春季隆重上市,届时饮料和乳业的市场竞争将更具看点,重合性加大,传统饮料 行业 将面临乳业巨头的围剿,战略压力会变得无以复加。

第六,乳业资本整合时代进入提速阶段,未来将是品牌和资本操盘的时代。

除了在三聚氰胺事件中遭遇重创之外,蒙牛今年年初还遭遇了特仑苏OMP事件的二次打击,导致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出现下滑,营收也被伊利超越。

2009年7月7日,中粮集团和厚朴投资联手以61亿港元收购蒙牛乳业20.03%股权,成为蒙牛第一大股东。包括宁高宁、于旭波在内的中粮及厚朴4名相关负责人也正式进入蒙牛乳业董事会。至此,四家乳业上市公司均有了国企背景。

收购之时,业内曾表示,刚刚确立全产业链食品战略的中粮集团,将触角延伸到中国乳业的地盘上,意味着具有雄厚背景的大型央企看好中国乳业以及蒙牛的发展前景。而中粮入主对于蒙牛来说,无论是上游奶源建设还是下游产品营销,都将会有实质性的好处。

国家曾明确提出鼓励国内乳制品企业的兼并、收购和重组,而在 行业 并购的进程中,具备强大国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应更能游刃有余,毕竟兼并所需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也只有深厚的政府背景才能给予。

三鹿的倒下令持有三鹿43%股权的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很受伤,此后资本对于乳业的关注度骤降,但这种局面已然随着乳业的复苏出现较大改观。中粮和厚朴投资入股蒙牛之后不久,两家以产业投资闻名的创投也相继入股中国地方乳企。

8月13日,已经转入纽交所主板上市的飞鹤乳业宣布,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股普通股,以获得红杉资本6300万美元的融资,投资完成后,红杉将获得飞鹤10.5%的股份。9月20日,凯雷投资集团宣布与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向广东雅士利集团注资,分别占有雅士利17.3%和6%股份。

分析 人士指出,资本的频频进入显示出乳业前景的向好,也将给乳企带来较大的资金支持和操作空间。

三、乳业投资机会

中国乳业起步晚,起点低,但发展迅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奶类生产量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幅度迅速增加,远远高于1%的同期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乳制品产量和总产值在最近的10年内增长了10倍以上,已逐渐吸引了世界的眼光,但同时,中国人均奶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甚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都还十分悬殊。令人鼓舞的是,近两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乳业持续快速发展的政策,中国乳业正面临增长方式的转变,以市场化、法制化、规范化的不破坏资源生态的生产方式,从源头抓起,从整个乳业产业链抓起,以现代的营销观念,迎接新一轮高品质发展周期的到来。

中国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中国许多人还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乳企须 研究 中国乳业发展的规律,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增长速度,加强乳业发展的计划性。

纵观以往喧嚣的中国乳业,其焦点一直围绕在价格战、奶源战、资本战、圈地战、广告战、口水战等方面,但2007年竞争的话题显然已转移到以产品创新、工艺创新为代表的研发大战。各个乳制品企业推出的新品无一不注重科技含量,也更加侧重功能性。中国乳业已进入了新的竞争阶段。针对国内消费观念逐渐成熟、从“有奶喝”转为“喝好奶”的需求日益强烈,竞争也上了一个新台阶,从低端的价格大战走向高端的技术、产品比拼;从原始的广告战、价格战变为对 行业 健康、长远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差异化竞争。

随着中国乳业的迅速发展,产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已成为技术装备先进、产品品种较为齐全、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品制造业,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乳制品消费市场会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乳制品消费最大的潜在市场。

早在2006年12月,麦肯锡发表一份对中国乳业市场的调查报告,结果表明,中国是仅次于日本的亚洲第二大乳品市场,到2010年中国乳品市场将翻番,达到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成为世界乳业第一大市场。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口味的变化,零售业态的现代化以及不断增加的富裕人口,将改变这个新兴市场的竞争态势,并且像国内其他 行业 一样,乳品业有可能出现整合风潮。而在其中,凭借在产品开发、品牌和渠道管理方面的优势,外资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可以有所作为。

第二节 婴幼儿奶粉企业战略 规划 不确定性风险 分析

一、客观事件的不确定性风险

外部环境中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一般不以企业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不管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如何,主观能动性怎样,结果既不可控,也无法达到精确预测。就像在同样条件下,多次进行同一试验或调查同一现象,每次所得结果并不完全一样,抛硬币虽然只有两种结果,但无论怎么精确,我们都无法完全控制落地朝向。9·11事件对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和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很难通过事先 分析 预测进行风险规避。可以看出,客观事件的不确定风险对企业影响面非常广而且深,这是所有企业在进行战略 规划 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难点和重点,客观和适应是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的战略 规划 原则。

二、市场的不确定性风险

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企业战略 分析 而言占有很高权重。按照休·考尼特的观点,市场的不确定性可以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市场前景清晰明确,管理人员完全可以获取有关信息,将不确定性变为确定性,对前景进行精确预测,提出应对战略;第二层次是市场有几种可能的前景,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清晰和离散的,尽管 分析 有助于确定结果出现的概率,但人们很难预测会出现哪个结果,从而影响战略决策的实施;第三层次是有一定变化范围的前景,在这一层次,人们只能确定未来情境大致的变化范围,这个变化范围是由一些有限的变量确定的,实际结果可能存在于此范围中的某一点,不存在离散的情境;第四层次是市场前景不明,在这一层次上,不确定环境的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使得环境实际上无法预测,这种情形很少出现,但确实存在。当然,不同的人对市场不确定性风险的认识和 分析 方法不同,因此导致 分析 结果也会千差万别,我们建议使用休·考尼特的方法展开 分析 更有效。

三、 行业 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行业 之间以及 行业 内部的不确定性风险需要企业管理者高度关注,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资本的驱利性使得某个 行业 的高利润只是某个时间区间的现象,随着资本不断进入,原有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 行业 利润变薄,一系列变化会接踵而至,威胁到 行业 内的所有企业。此外, 行业 周期的剧烈波动也不容忽视。而 行业 最大的风险也许是以上因素与产能过剩、产品大众化等叠加在一起,使得 行业 中的所有参与者都逐渐丧失了各自的利润空间,整个 行业 随之呈现零利润状态。 行业 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作为社会经济单元的一分子,个别企业往往难以有效化解其负面影响,提升影响力、判断力和整合力是必由之路。

四、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

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也不容忽视,技术的更新换代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产品或服务技术升级,或者一种制造流程变得过时,都属于此类风险。但更危险的是,当一项新技术出其不意进入市场时,企业本来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市场抛弃,数码成像技术把传统的胶卷和相机打入冷宫就是鲜活的例子。当然,我们通常并不知道一种技术会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得到市场的垂青,也不知道哪种新技术会脱颖而出,并最终得到普及。

五、战略 规划 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

在战略 规划 过程中,战略管理者的主观不确定性风险普遍存在。对于同一事件,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刻,会得出不尽相同的判断,有时甚至迥然有别,其差异事先往往难以预见。这种主观不确定性的根源是人的有限理性和认知模式的差异性,战略 分析 和决策者受其先天个性、经历、教育背景、价值观、文化特质、习惯、决策偏好,甚至 分析 决策时的情绪影响,判断结果会存在差异。彼得·圣吉认为“心智模式”是“隐藏在暗处的顽石”,平素习而不察,浑然不觉,却时时刻刻在发挥影响和作用。主观性经常导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方各执一词现象。战略 规划 者的主观不确定风险一般是很难规避的,这才使得更多企业不断提高对战略 规划 者的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要求,以尽可能降低此类风险的影响。

六、执行过程的不确定性风险

战略实施和控制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不确定性风险,首先是客观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前期 分析 判断使用的数据信息在当期已经改变,或者要素之间的重要性和关联性变更。其次是决策与执行信息传递有效性差异,上令下达准确度存在高低。另外,即便客观环境和任务是明确的、可预见和可控的,决策指令也是清晰的、正确而坚定的,但由于普遍存在的随机干扰、偶然事件、突发事变、信息时滞或不可抗力,联结决策与执行、愿望与结果的过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这就要求决策者在制定方案时,通过对环境的深入研判,努力做到情况明了、工作细致、措施有力;同时,凡事留有余地,做好预案,以防不测。在实施方案时,既恪守原则,不折不扣;必要时又灵活机动,相机行事。

七、工具方法的局限性风险

任何战略 规划 方法工具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种工具方法是最好的,只能说是适合的或者实用的,即便是这样,也可能需要在 分析 判断过程中对相关工具方法进行校验和调整。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五力模型是一个很好的 行业 分析 判断工具,几乎所有的战略管理者都会应用此工具进行 行业 分析 ,但针对不同主体、环境和市场,需要使用者对五力模型中的五中力量进行修正,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另外,五种力量的重要性(权重)也并不是完全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配。波士顿咨询公司提出的BCG矩阵简单实用,但其前提假设是通过自有资金发展业务,在资本金融市场已经逐步成熟的环境中显然是过于保守了。对方法工具的局限性风险规避又取决与使用者对相关方法和工具的认识和理解,有时候,受个人主观性影响,不同的战略 规划 者用同一工具进行 分析 判断,得出结论也会大相径庭。可见,方法工具的局限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多么努力也难以完全消除。

八、战略 规划 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

当前,几乎所有的战略 规划 专家都把企业战略 规划 工作划分为战略 分析 、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四个阶段,环环紧扣,逻辑清晰。因此,就企业战略 规划 系统而言,战略 规划 的不确定性风险已经不仅仅是前面所述几种风险的简单叠加,因为各种战略风险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其它各种因素或紧密或松散地交织在一起,当各种风险因素交互作用时,其不确定性呈几何倍数上升,这就迅速提高了整个战略 规划 系统的不确定性。系统的不确定性风险是企业战略 规划 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也是所有战略 规划 人员需要极力突破的瓶颈。努力降低各个模块的不确定性以及 分析 决策过程中的相互关联性成为降低系统不确定性风险的关键。

对不确定性风险的畏惧是人的普遍心态,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有大有小,小时可能影响一项工作的成败,大时则可能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因此,企业战略 规划 的不确定性风险对企业来说可谓生死攸关,企业管理者对此必须高度重视,认真 研究 。企业战略 规划 并不是一次制定一个3年或5年战略就一成不变了,如前面所说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随时随地都可能对战略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战略要素的变化,规避不确定性风险。当然,也应该看到,不确定性的影响并不总是负面的,它是一柄"双刃剑",正是由于不确定性、模糊性和混沌性,才会有后来居上、脱颖而出的现象,使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有望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

第三节 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 分析

一、为享受调控政策带来机遇

4万亿投资、增值税转型改革;国家银行多次调低利息税率,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各级地方政府也都纷纷出台政策,扶持企业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稳定发展。

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资金,享受减税让利等方面优惠政策。即使享受不到直接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也能从国家刺激内需的宏观政策中,在拓展国内市场渠道和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等方面得到很多实惠。

二、为搞好战略转型带来机遇

必须顺时就势,创新思维,痛下决心,实行战略转型。转型的意义是重大的:通过总结经验和积极否定,转型会给企业带来突破;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转型会给企业带来创新;通过思维更替,转型给企业带来机会,转型会使企业领导成为时代前锋。更重要的是通过战略转型,把企业引导到依靠科技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开发适销产品、坚持品牌战略、搞好优质服务、注重资本运营、发挥经济实效上来,才能为今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为吸引国际投资带来机遇

必须顺时就势,创新思维,痛下决心,实行战略转型。转型的意义是重大的:通过总结经验和积极否定,转型会给企业带来突破;通过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转型会给企业带来创新;通过思维更替,转型给企业带来机会,转型会使企业领导成为时代前锋。更重要的是通过战略转型,把企业引导到依靠科技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开发适销产品、坚持品牌战略、搞好优质服务、注重资本运营、发挥经济实效上来,才能为今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四、为招聘高端人才带来机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的人才流动日益全球化,而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此次危机中受到的冲击较小,因此,面临着引进国际高层次人才的良好机遇。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企业引进人才并做好人才的战略储备,既可以享受充足的人才资源,又可以较大幅度地降低人力成本。

五、为实施战略重组带来机遇

金融危机是企业加快洗牌、实施战略重组的过程,更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经过这次金融危机,那些生产效率低、资源利用率低、劳动密集型的纯加工或初级生产企业将会逐步淘汰,资源和市场将向优势企业集中。此时,及时实施战略重组,是提高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六、为降低制造成本带来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使多数产品降价,一些国家基于生产自救,纷纷出台了一些有利于产品出口的政策,如降低出口关税、降低出口价格、放松技术封锁等。这对于下游企业降低制造成本提供了很大空间。因此,企业必须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搞好企业管理,努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在困难中寻求新的突破和发展。

第四节 金融危机下婴幼儿奶粉 行业 发展机遇 分析

一、金融危机为婴幼儿奶粉企业提供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机会

1、金融危机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美国、欧洲和日本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类股价大幅下降,整个市场估值相对比较低。这就为我国金融机构低价并购国外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美国于2008年11月15日开始实施新会计准则,使大批结构产品的估值大幅下调,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下,可以大大地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即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优良的资产。我国的企业可以以较小代价获得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改变我国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国际品牌现状。

2、金融危机促使企业重组加速

每一次危机到来的时候,都是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企业重组加快的时候。因为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流动,企业的重组,来调整经济结构,使得原来失衡的经济关系能够达到新的平衡。企业并购是企业重组最重要的一种途径和方式。据统计,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下,全国以上下游生产要素优化整合为目的的纵向并购交易明显活跃,同比增长近二点三倍,有利于 行业 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横向并购也同比增长近九成四。各 行业 的并购活跃度都大大增加,除了制造业、房地产业、综合类、社会服务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持续活跃外,文化产业、农业和资产管理业的并购重组也开始活跃。

3、各国政府救市政策为企业并购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各种救市政策,来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境。美国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银监会于2008年12月9日出台《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开放了商业银行的并购贷款业务,为企业的并购融资提供了保障。国资委于2009年2月24日发布的《企业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工作指引》,为中央国有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以及跨区域跨省市的并购重组提供便利条件,加快了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速度。按照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的调整和重组思路,到2010年,中央企业要减少到80家至100家,其中30家至50家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国务院今年年初提出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也我国产业并购和重组也明确了方向。这些政策无疑都为企业并购提供很好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

4、金融危机为大中型公司企业提供了并购的便利条件

企业并购是盘活资产、壮大优势企业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大中型企业主要包括国有企业和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他们具备了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经营势力。在国内市场上已经享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应该把握此次机遇,大胆走上并购重组之路,实现强强联合,并乘着金融风浪以积极的姿态“走出去”。

5、金融危机为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收购和有关企业的“借壳上市”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经过一年多的股市大跌后,A股市场的静态估值已经降到了历史的最低位,大批个股还跌破了净资产,这就为产业资本或大股东利用二级市场进行战略布局和 行业 整合提供了诱人的价格动力。而且,我国政府2008年还出台了一系列包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管理办法、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指引等规章制度,并将“积极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2009年证券监管工作的八大重点之一。证监会还表示将抓紧修订出台上市公司合并、分立等规章制度,支持和鼓励鼓动将优质资产和核心业务进入上市公司等。由此可见,金融危机条件下,一方面给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收购提供了价格优势,另一方面对于其他非上市公司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壳上市”的机遇。

6、金融危机为我国的有关的大型公司企业进行涉外并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金融危机条件下,国外资产价格大幅度下降,国外各国政府为了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困境又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这就为我国大中型企业“走出去”进行涉外收购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二、金融危机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退出市场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内外多个 行业 企业处于困境,这其中就有不少企业因为经营不善退出市场。

金融危机和三聚氰胺的双重影响使得婴幼儿奶粉企业受到重创,市场对产品的质疑和企业资金压力导致了 行业 内部分企业不得不调整战略,一些企业甚至退出市场。

三、金融危机也给婴幼儿奶粉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中国的改革开放,又正面临新一轮巨大的挑战与机遇。美国的世纪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散向全球的冲击波浪比浪高。在应付直接冲击上中国能力颇高:金融业有外汇管制及市场分隔的内外“防火墙”,而庞大的内需及内生发展动力,足可抗御外需放缓的影响。因此危机纵会带来困扰问题却不大,中国将成为环球风暴中少见的乐土、安全岛。

中国经济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使得中国在金融危机中成为全球经济的精神支柱。同时中国巨大的婴幼儿奶粉市场也加大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建厂生产及销售的决心。

四、金融危机中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发展机遇 分析

真正的挑战与机遇来自国际金融格局的大变:金融危机的后果将使得欧美的全球金融经济核心角色将随之淡化,新兴经济加快冒起,尤其东亚的金融经济地位必日益重要。英美的自由放任金融模式已发展到终点,今后将要进行大改革,其金融领先优势自必大减。显然,这将给中国崛起带来了世纪机遇,必须好好把握。

对于婴幼儿奶粉企业而言,经历了产品质量的质疑与考验,在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新时期,我国婴幼儿奶粉企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包括经济环境及市场需求环境的改善。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