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泡花碱(硅酸钠)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泡花碱(硅酸钠)项目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2-05 09:11:03

第一节 上游 行业 发展状况 分析

1、纯碱

1)发展现状

2006年中国纯碱生产能力1750万吨,产量1543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全 行业 拥有50多家生产企业,2006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93.5亿元,利润25.8亿元, 行业 从业人员11.6万人,纯碱及相关产品生产总值170亿元左右。这一系列数据标志着纯碱 行业 已成为国内化工 行业 一个重要门类。2007年中国纯碱产能达到1780万吨/年,产量1726万吨。而到2008年,中国纯碱产能将进一步升至1950万吨/年。

从我国纯碱工业建设和发展史中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我国纯碱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中国纯碱 行业 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经过不断的创新,正在接近或部分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很多重要工序实现了自动化控制,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

中国纯碱工业具有工艺齐全、产量大、规模相对集中等特点。目前世界纯碱生产主要有三种工艺:联碱法、氨碱法和天然碱法,中国是惟一一个在纯碱生产中三种方法都被采用的国家。2006年国内氨碱法、联碱法和天然碱法工艺纯碱产量分别为818万吨、624万吨和98万吨。近年来中国纯碱产量增速较快,已从2000年的826万吨增加到2006年的1543万吨,年均增长率为10.9%。而世界纯碱产量(不包括中国)从2000年的2274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2790万吨,年均增长率仅为4.17%。总的来说,目前中国纯碱工业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产能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一;生产企业数量世界最多,但规模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生产工艺多样化;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等。

2)消费需求

2006年中国人均纯碱消费量约10千克,处于中等水平,与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消费量大于20千克相比,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单纯就人均消费而言,国内的纯碱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预计今后3~4年内,国内纯碱生产能力还需要新增400万~450万吨才能满足消费及出口需求。

近年来国内纯碱产品消费年增速高于国民经济增速。国际纯碱问题专家对全球纯碱需求和GDP的关系 研究 表明,纯碱需求与GDP成正比,但不同地区的比例关系取决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中国纯碱 行业 经历了连续7年(2000年~2006年)的高速增长后,纯碱消费可能迎来一个缓慢增长期,甚至某些年份会出现负增长。但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远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因此可以预计今后10年,中国纯碱消费的增长率与GDP的增长总体是同步的,即纯碱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5%~7%是可能的。

国内纯碱的主要下游产业(化学品除外)是平板玻璃、容器玻璃、洗涤剂、氧化铝等。其中最大的消费领域是平板玻璃和日用玻璃,约占总消费量的47%;其次是化学品,约占总消费量的31%,主要用于生产水玻璃硅酸盐、三聚磷酸钠等;其他是在氧化铝及洗涤剂等领域的消费。在区域分布上,华东地区是中国最大的纯碱消费市场,占全国总消费量的40%左右;华北地区排在第二位,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20%;其他依次为华中、东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分别约占全国总消费量的18%、8%、6%、6%和2%。由于企业利润空间缩小和运费提高,致使远距离销售更加困难,产品市场的区域性增强,一般销售半径被控制在500千米~600千米以内。

08年纯碱 行业 供求更趋紧张,纯碱 行业 将保持景气上升的态势。从未来2年纯碱 行业 的供给来看,07年10月份投产的重庆宜化60万吨联碱项目、三友化工20万吨技改以及山东海化20万吨技改项目,其新增产能基本将在08年释放;子公司金晶科技100万吨将在08年中期投产,青海碱业二期90万吨、平煤集团20万吨、双环40万吨及海化40万吨都将在08年底投产,新增产能大部分将在09年释放。

从未来两年纯碱的需求来看,我们预计未来2年都有20多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投产,将新增产能6000-7000万重量箱,仅平板玻璃新增纯碱需求就达70-80万吨,按照玻璃消耗纯碱比重占42%左右测算,预计新增的纯碱需求在170-190万吨,纯碱需求仍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

3)发展趋势

“十一五”是中国纯碱 行业 从“大”迈向“强”的历史跨越时期,同时也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

随着国内房地产及汽车等 行业 的发展,对高品质平板玻璃,进而对低盐重质纯碱的需求不断增加。在国际市场上,美国天然碱的价格高主要是由于其纯碱中的盐分低。2006年中国的重质纯碱生产主要集中在10家大碱厂,当年出口的181万吨纯碱中大部分也是重质纯碱。由此可以看出,增加重质纯碱的比例,特别是低盐重质纯碱的比例,是中国纯碱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中国的纯碱工业也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例如:利用氨碱废渣制造工程土和人造景观的经验;卤水“一水六用”经验;利用烧碱苛化泥精制盐水的经验等。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是中国纯碱 行业 能耗高和污染严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因此通过 产业政策 引导和技术进步,推动先进企业的发展,限制工艺技术落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盲目发展。天然碱工艺有望实现零排放,在纯碱 行业 有很强的竞争能力,因此在引导纯碱产能适度增长过程中,可以发展天然碱工艺。

解决好联碱发展的问题是目前中国纯碱工业迫在眉睫的问题。平板玻璃和复混肥是中国纯碱工业发展的两大推动力。平板玻璃的发展大大带动了纯碱消费,而复混肥的发展带动了氯化铵的消费,从而促进了联碱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尿素、磷铵和钾肥产能的快速增长以及复混肥向高浓度发展,我国已经出现氮肥过剩、高浓度复合肥料需求上升的局面。目前,90%左右的氯化铵依靠复混肥消费,问题的严重性显而易见。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解决氯化铵的销路问题:要坚持20年前提出的班干铵、造粒、复混肥料的方针,增加直接施肥的数量,使农业氯化铵的销售由单一通道为复混肥和直接施肥两个通道,要直接施肥,首先要造粒:要造粒,必须产干铵,目前,大能力氯化铵造粒的技术和设备尚不过关,需要尽快 研究 和开发。其次,增加工业氯化铵产量,增加农铵和工铵的出口,探索氯化铵的潜在用途。第三,探索氯化铵分解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第四,围绕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开展技术攻关,突破技术难点。

另外,建立现代化、国际化的纯碱物流体系是中国大型纯碱企业应该重视的课题。完善的国际化物流体系,特别是散装运输、贮存和销售网络,能够按用户企业所需的产品数量和时间供货,不仅节约了包装和装卸成本,而且降低了原料储存等成本。在这方面,中国仍有较大的差距。

随着纯碱市场不断变化,单一产品将受到市场需求的严重制约,因此未来纯碱企业应向集团化、多元化方向发展,形成以纯碱为主业、多元化并举的格局。目前国内8大碱厂中除连云港碱厂已成为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的分公司、天津碱厂已成为天津渤海化工集团的子公司外,其余六大碱厂均形成了以纯碱厂为核心企业的集团公司。此外,下游 行业 企业进入纯碱 行业 ,也为纯碱企业形成多种产品并举构架了平台。

2、硅石

1)发展现状

我国大陆有玻璃硅质原料产地199处,累计探明储量42.94亿吨,其中 A+ B+ C级 11. 74亿吨;保有储量41.74亿吨,其中A+ B+ C级 10.42亿吨。

在保有储最中,以石英岩储量最多,为22.27亿吨,占53.35%;石英砂次之,为13.15亿吨,占31.51%;石英砂岩第三,为5.94亿吨,占14.22%;脉石英最少,为0.38亿吨,仅占0.92%。

我国大陆硅质原料资源的分布很不平衡。天然石英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通辽,辽宁彰武,吉林双辽和东南沿海的山东荣成,福建东山,广东惠东、阳江、电白、湛江,广西北海,海南文昌、儋州等地,质量(品位)北低南高。石英砂岩主要分布在河北雷庄、赞皇,北京房山,山东沂南、苍山,河南泥地、密县,湖南石门、淑浦,云南昆明等地;石英岩主要分布在辽宁本溪、庄河,安徽凤阳,陕西汉中,甘肃永登,青海大通等地。脉石英主要分布在江苏东海,湖北蕲春,安徽贵池,陕西安康,新疆哈密等地。

我国属世界上硅质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目前年产各种玻璃制品约2450万吨(其中平板玻璃950万吨,瓶罐及器皿玻璃约1400万吨,特种玻璃与艺术玻璃约脱万吨,玻璃纤维约20万吨),以平均每吨玻璃制品需使用合格硅质原料0.70吨、开采原矿约1吨(考虑到运输损耗率和加工、选矿废弃率等因素)计算,再扣除瓶罐等制品使用一部分回收的碎玻璃可顶替一部分硅料,实际每年开采原矿总量约2000万吨。若今后各类玻璃产量平均以3.5%的年率增长,目前保有储量全部供玻璃用约可开采57年,其中 A+ B+ C级约可开采 29年。若其他 行业 亦使用目前的保有储量,其用量与玻璃的用量大致相同的话,那么目前的保有储量只能开采28年左右,其中 A+ B+ C级只能开采15年左右。

2)进出口情况

我国硅产品的出口价要比其他地区低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国外厂家压价,国内企业无能为力。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企业较松散、无组织的现状,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措施不力,不能保护国内企业的利益。另一个低价原因是:我国企业存在卖不掉也要卖的情况。卖不掉,当然要靠降价来吸引顾客。在这一点上,我们应该学习国外,按资金模式经营,比如:上个世纪初的美国金融危机,大量剩余的牛奶情愿倒入河中,也不愿降低或赠送。目前我国的硅企业处于无序状态,要有更好的发展,这就首先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相关的法律,其次通过市场调节, 行业 协会作为和政府的桥梁来慢慢促进我国硅产业的发展。

2007年参与金属硅出口的贸易公司相应的比2006年增加不少,而上海一家、大连一家、重庆一家和厦门两家共五家贸易公司仍在出口量上位居榜首,2006年该五个公司的出口总量19万吨,占2006年全年的30%,2007年这五个贸易公司共出口金属硅22.86万吨,占全年总出口数量的32.7%接近1/3,2007年该五个贸易公司不管在数量上还是比重上都比2006年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3)发展趋势

我国硅质原料产品目前仍多为粗加工产品,超细、高纯产品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规模生产,随着众多的浮法线投产与升级改造,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外对高、精、新产品的需求必将增加的趋势,应加快硅质原料开发新产品的九度和步伐,以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后新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目前,我国已经开发的硅质原料产地有 50余处,储量 5.74 亿吨,占我国硅质原料资源总量的 15%,2000 年开采原矿总量约为 2000 万吨。用于玻璃生产的硅质原料,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均,而且缺少能够生产优质原片的优质原料。由此可见,我国建材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也面临严重的资源制约。有鉴于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国内建材产业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运用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用最小的自然资源消耗,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建材产品的需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节 下游产业发展情况 分析

1、精细化工 行业 发展现状

我国精细化工经过近50年的建设,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已有5000多个精细化工企业,可生产16大类2万余种精细化学品,年产值在1000亿元以上。我国的精细化工产值率由1985年的23.1%,到1994年提高至29.78%,现在已近40%,有部分精细化工产品已基本可满足国内需求。中国精细化工年产值已达到160亿美元,约占全球精细化工业务的17%,并正以4%~5%年速度增长,中国精细化工品销售额已接近德国规模,到2010年将相当于整个欧洲精细化工规模。其中制药业将呈最高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七大药品生产国,年销售额已达100亿美元,预计到2010年将位居世界第五,销售额可达15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8%~13%/年。中国目前约有5000家精细化工生产厂,其中约1500家规模较大。在1500家中有59家已具备世界级领先技术水平,已成为该领域主角。

目前我国的化学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发展,精细化率已有大幅度提高,一些精细化工产业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如染料总产量为世界第一,年出口量达10余万吨,创汇近5亿美元。尽管如此,我国的精细化工仍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的高档精细化学品严重依赖进口,如高档染料每年的进口量仍比较大(1998年近3.7万吨),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2、需求状况

基于世界高度发达的石油化工向深加工发展和高新技术的蓬勃兴起,世界精细化工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整个化学工业的发展。近几年,全世界化工产品年总销售额约为1.5万亿美元,其中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约为3800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在5~6%,高于化学工业2~3个百分点。预计至2010年,全球精细化学品市场仍将以6%的年均速度增长。2008年,世界精细化学品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美元。目前,世界精细化学品品种已超过10万种。

精细化工产品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几年来以下几类精细化工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较快:

1)食品添加剂:高档食品防腐剂、乳化增调剂、抗氧剂、调味剂、食品天然色素、食用香料、甜味剂、营养强化剂需求将增加。

2)饲料添加剂:目前需求的缺口为6.5万吨;赖氨酸需求量为8万吨,目前的缺口为3-4万吨。此外,需新增饲料磷酸盐10多万吨,丙烯及丙酸盐2万吨维生素E1000t,烟酸1500t。

3)皮革化学品:非铬鞣剂、磺化脂肪酸类加脂剂、改性聚氨酯、丙烯酸酯类涂饰剂、专用助剂和高档染料的需求量将达16万吨。

4)造纸化学品:目前亟需补强、助留、助滤、脱墨、施胶、涂布和消泡造纸专用精细化学品等。

5)生化产品:到2010年,生物化工产值将达到化工总产值的16%左右。将改造L-乳酸、柠檬酸、L-苹果酸等现有生物化工产品的技术和装置,提高收率和纯度;开拓微生物法生产化工产品的新方法增加品种巩固发后生物农药、酶制剂、赖氨酸、酸法丙烯酸胺、B-胡萝卜素等。

6)纤维素衍生物:重点发展为香烟过滤嘴配套的二醋酸纤维素,为感光胶片酸套的三醋酸纤维素,为轿车配套的醋酸6%纤维素,为乳胶涂料、油田开采及最筑材料配套的非离子纤维素醚和分离用纤维素半透膜。

7)电子化学品:未来几年中国电子化学品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5%。重点将发展集成电路和分立器件用化学品、彩电用化工材料、印刷线路板用化工材料和液晶显示器件用化工材料。

8)表面活性剂:今后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扩大新型表面活性剂原灶和活性物的生产能力,重点发展阳离子型、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特种表面活性剂。

3、发展趋势

1)增加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创制新的精细化学品

企业的生命在于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地追求技术创新,适应市场需要,没有自己创新产品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是站不住脚的。

研究 工作的本质是创新。创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技术驱动型的创新,即利用新的科学发现和发明进行技术开发,创制新型结构的功能性化学物质,经过应用开发和市场开发成为商品,推向市场。这种创新开发成功率很低,投入风险也很大,一般只能以国家和大型化工企业为主投资来进行。另一种是市场拉动型创新,即利用已有化学结构的产品,采用化学改性、新的加工技术等多种方法,改进其性能,开发生产新产品新牌号,把潜在的市场需求变成现实需求。这种创新是主要的,大量的,无论是大化工公司,还是小型化工企业都可以结合本企业发展目标,围绕“拳头”产品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专有技术和诀窍,不断推出新产品,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创新,都需要投入科技开发费用。国外化工企业每年投入的科技开发费用都是很大的。一般占公司销售额的5%左右,个别的达到10%。例如,德国BASF公司的科技开发投入占产品销售额的6.4%。美国的一些大型化工企业近几年科研一切经费年均增长率都在8%以上。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化工科研费用占化工总投入的50%以上,我国仅占化工投入的4%,相差很大。

由于精细化工产品开发费用高,附加值也高,因此,在国际上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垄断性很强,这是国外化工企业一般只销售产品,不转让技术的基本原因。只有到了精细化学品由成长期进入衰退期,有了更新换代产品后,才有可能转让技术,而且转让费很高。

总之,精细化学品的技术引进难度大,我们不能一味的热心引进,依赖引进,要加大自力更生的力度,建立企业的技术开发中心,确定有限目标,立足开发。

2)积极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精细化学品有许多是属于高科技产品,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完全靠自己力量开发创新是有一定困难的,必须大力引进技术和资金。不能关门,失去机遇,要认真 分析 国外大型化工企业精细化工优势领域、拳头产品和领先技术,结合实际需要,以我为主,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寻求国外厂商特别是国外大化工企业的合作。合作的总原则是要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的发展,符合 产业政策 的精细化工项目,主要采取以技术换市场或通过合资与老厂“嫁接”进行技术改造等做法,消化引进技术,以利于加快我国精细化工的发展。

近年来,国外厂商瞄准我国市场做了大量调查 研究 工作,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提出与我国企业合资的项目,对这类项目要以是否有利于我国精细化工发展为准绳进行决策。

3)必须依托大型化工企业发展精细化工

国外精细化工的发展模式大体有三种,一是以某种原料为基础发展系列产品,如以石化原料,以农副产品原料等;二是以某种单元反应技术为基础,发展系列产品;三是针对某一应用领域发展精细化工系列产品,如染料、农药、皮革化学品、油田化学品等。

大的化工企业拥有大批高素质的 研究 人才,创新能力强,原料配套条件好,经济实力雄厚,有全球营销网络,因此,发展精细化工具有综合优势。他们通过上述模式,在发展精细化工中能起到主导地位。在当前世界化学工业结构调整中,为了占领国内外市场,依托大型化工企业,特别是大的石油化工企业,发展精细化工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在精细化工中,90%以上是有机精细化学品,石油化工大企业可为精细化工提供充足、廉价的有机原料,而且,本身又是个精细化学品大的消费市场。我国在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中,应打破 行业 、地区界限,以大型企业为依托,组成专业性公司,优化资源配置,发展规模经济,形成规模优势,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参与国际竞争。

近十几年来,国际化工企业兼并、合并成风,近年来一些世界化工巨头,为尽快增强自己在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等高新精细化工领域的竞争力,也采取了兼并与合并方式。例如德国赫斯特公司与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合并,美国道化学公司与联合碳化合物公司合并等。他们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开发和竞争能力更强了。

当然,大公司的合并也不是没有小公司的出路,有特色的小企业也可以生存和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社会协作和专业化程度很高,小型精细化工企业往往专业很窄,目标明确,有精干的技术开发队伍,运用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生产装置,在特定的专业领域潜心 研究 开发,改进工艺,提高质量,生产市场容量小、质量高的精细化学品或生产复配型专用化学品,靠着某一领域的技术领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集中,科研开发力量强,现在就有不少高水平的有市场前景的小试成果,由于缺乏资金难以进行中试,致使一些 研究 成果长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可以得到优势互补,更有效的发挥人才和资金的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尽快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