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宏观脉络 洞悉行业趋势

GRASP THE MACRO CONTEXT INSIGHT INTO INDUSTRY TRENDS

立即咨询

锦纶纤维市场上(下)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锦纶纤维市场投资商业计划书 -节选)

发布时间:2019-12-24 10:01:49

第一节 锦纶纤维市场上游产业 分析

一、上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1、己内酰胺业

目前,我国中石化巴陵分公司、南京帝斯曼、石家庄化纤化工、巨化集团公司等四家己内酰胺(CPL)生产企业。我国己内酰胺生产量已从1990年8.452kt、1997年突破10万吨,达100.2kt,2003年产量分别达到200.8kt,2004年产量达到228kt。

尽管近年来我国己内酰胺产量增长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我国聚酰胺工业发展的需求,进口量不断增长。进口由2001年的306kt,增加到2004年的449.3kt。占当年国内消费量的66.4%,进口仍是国内的主导消费。这说明我国己内酰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由于我国聚酰胺工业的快速发展,其原料己内酰胺缺口不断增大,因此国内正掀起一股兴建己内酰胺装置的热潮。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用自有技术将己内酰胺的产能扩大到140kt/a。南京帝斯曼公司HPO+的技术也将产能扩大到140kt/a,石家庄化工化纤责任有限公司同样用自有技术将原有装置的产能扩大到165kt/a,巨化集团公司也正准备将其装置扩大到30kt/a,2005年底,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将达到452kt/a。据有关部门预测,2005年我国己内酰胺的需求量为660~750kt。我国己内酰胺的产能仍满足不了需求。另外还有5家公司瞄准我国己内酰胺的缺口,正打算建新的己内酰胺装置,5年计划产能将达1120kt/a。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己内酰胺的供给不足,致使己内酰胺价格大幅上涨,增加了锦纶 行业 的运行成本,压缩了 行业 利润。今年年初,国际油价不断高涨,一度达到了历史高位为77.95美元。给己内酰胺市场价格高位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据中国化纤信息网 分析 ,2006年上半年己内酰胺的人民币价格为20200元/吨,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涨到22800元/吨,上涨了近2600元。而且,目前己内酰胺生产能力掌握在少数几个供应商手中,属于寡头垄断市场,因此在价格谈判的能力较差。

2、锦纶6切片

随着近年世界锦纶6工业由欧美地区逐步向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转移,国内锦纶6聚合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锦纶6切片需求量持续增长,国内锦纶6聚合产能和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目前,受原料CPL人民币现货价格持续疲软以及下游抽丝需求较弱的压力,锦纶切片市场节后出货一直不温不火,一些工厂的切片库存居高不下,资金面偏紧,促使聚合工厂不断小幅下滑切片价位。华东无锡地区目前常规纺切片报价在24200元/吨,工业级切片较低报在24000元/吨,成交水平在23800-24200元/吨,华北地区锦纶常规纺切片小幅下调至23600-23800元/吨出厂自提,相比前期下滑200元/吨,华中地区常规纺和高速纺切片在24000元/吨,与月初相比下滑约400-600元/吨。

此外,浙江地区高速纺切片尽管聚合工厂此前一直坚持稳价,但在近期在CPL下滑的拉动下局部也有小幅松动,部分降低至24500元/吨以下。2007年3月份锦纶切片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在下游需求未有回暖的情况下,原料CPL下滑明显,特别是现货市场,其中市场出货价位至22300-22400元/吨,还盘22100-22000元/吨左右,国产CPL巴陵和石家庄3月份结算价位下滑至22400-22600元/吨自提,南京东方4月份的出厂执行价位下调至22400-22500元/吨,相比月初下调幅度在500-600元/吨。当前在聚合环节,人民币现货的下滑固然给予部分切片下降出让一定的空间,但是对于进口货源比重较大的聚合工厂的困境将加剧,因为目前CPL的美金盘价格受到纯苯的支撑而外商坚持在2300美元/吨左右,而且由于当前的进口原料在前期的成本依然不低,使得美金CPL一直处于中高位,而人民币现货和美金CPL之间的价差加大造成锦纶切片整体被往下拉的局面,同时资金面的偏紧暂时还较难使得聚合工厂转向人民币现货采购,而且也并不现实,这将造成进口货源比重较大的工厂被动的局面,如果下游需求未有好转,部分聚合工厂可能会出现减产或停车的情况。此外人民币CPL原料为主的聚合工厂未有能够从原料CPL的下滑中得到多大的利润空间,锦纶切片的下滑使得其又失去了原料出让的空间。

 

二、2003-2006年主要上游产业主要经经济指标 发展 分析

1、2003-2006年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2、2003-2006年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3、2003-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4、2003-2006年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产品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5、2003-2006年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6、2003-2006年从业人员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纺织业 行业 从业人员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第二节 锦纶纤维市场下游产业 分析

一、下游产业发展现状 分析

1、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的现状

我国纺织品服装业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服装 行业 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统计表明,2004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几乎所有大类产品的产量均出现大幅增长,纱的产量为1095万吨,同比增长将近19%,布的产量为295亿米,同比增长19%,化纤布的产量为74亿匹,同比增长23%,服装产量为418亿件(套),同比增长15.79%。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配额的不断增长,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明显。2002年,2003年,2004年,纺织品服装出口分别达到617.7,788.4,950.9亿美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5.90%,27.63%,20.61%,远高于1996~2001年的年平均增长率6.2%。其中2003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全球纺织品服装市场的占有率为17%。

2、内衣业

中国生产内衣的企业共有3000多家,其中初具规模的内衣企业已达400多家。山东、浙江、广东等已经成为内衣厂集聚的加工基地。中国内衣具有极大产能。在服装零售市场上,中国每年要销售3亿个文胸,而针织内衣约占五大类服装(即男、女、童、羊毛衫、针织内衣)总销售比重的25%左右。

中国的内衣市场,年销售额在1000亿以上,且每年以近20%的速度在增长,在整体的市场中,女式内衣占到了60%,成为整个内衣 行业 的重中之重。与女性内衣不同的是,中国的男士内衣品牌是伴随着国际品牌成长的,只是国外品牌是从塔尖做起,国内品牌则从塔基做起。未来几年,将是中国男士内衣品牌发展的好时机,因此应该抓住这个商机抢先在男士内衣领域占据一定市场份额,确立自身的市场地位。保暖内衣市场经历了太多的市场磨砺,从广告战、价格战、口水战,导致这个 行业 正在逐渐失去消费者的信赖。价格愈加透明并且利润愈加微薄的保暖内衣新时代,让规模企业不得不思考,只有不断研发新品,才能突破现有的困局。

目前,中国内衣市场容量和出口增长潜力巨大,内衣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将欧盟25国作为一个单独的市场来看待,创汇超过千万美元的就有22个市场。其中内衣出口创汇上亿美元的市场就有五个,分别是日本、欧盟、美国、香港和罗马尼亚,罗马尼亚市场成为中国内衣出口新兴转口市场。2006年1-7月出口已经达到83亿件,创汇125亿美元。2006年1-7月出口内衣数量和金额同比增幅分别达到27.55%和39.38%。

尽管内衣业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下降,但内衣业仍然是中国服装产业中最具活力、成长最快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一个分支。其利润空间相对其他分支而言要高,风险也相对较小。比如胸罩,现在低档的一般每件也要5元左右,中档的每件20-100元,如是具有其他功能,那就要几百元了。而中高档的产品除了面料以外,主要是品牌、做工、质量等附加值。从中可以看出,内衣 行业 的利润空间较大。内衣 行业 想要发展必须要稳住价格、完善品质。要想把市场做大,就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市场战略;要想细化市场,每个企业就要正确定位,企业成功了, 行业 才会繁荣、才能求得发展。

3、丝袜业

目前,在国内市场,由于需求趋旺,袜类产品的生产及销售一直呈增长之势,根据有关媒体报道,目前袜类产品年产量已达110亿双,销售收入在210-220亿元之间。中国袜业在经历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已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集群效应:生产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广东省,其产量已占到全国的90%,近5年来年均增速达26%。

短丝袜销路不畅。曾经风靡一时的短丝袜渐渐失宠,取而代之的是薄棉袜。业内人士认为与人们袜子穿着习惯的改变有直接关系,而今穿凉鞋不穿丝袜已成为一种时尚,短丝袜的销售自然受到影响。

4、针织 行业

从2000年以来,针织 行业 全面复苏,之前连续九年的 行业 效益下滑从这一年改写,生产、销售、利润一直保持着同步增长。“十五”期间,针织 行业 年增长率达到22%,居纺织 行业 之首;针织服装的出口总额占服装出口总额的50%;针织工业总产值已超过纺织工业总产值的10%,针织工业成为“十五”期间纺织 行业 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同时,在针织产品出口方面,针织 行业 以量为主的出口模式也在悄然变化,从海关统计数字可以看出,2006年我国针织服装出口已经出现新变化,针织服装及附件累计出口创汇达到449.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5.44%;针织服装累计出口数量达到181.51亿件,同比增长了24.85%。更令人关注的是,针织服装出口的金额增长幅度已经高于数量增幅20.59个百分点,出口平均单价达到2.18美元,比上年的1.82美元提高了19.8%。2006年成为针织服装近10年来平均出口单价增幅最高的一年。

但是,在亮丽的数据背后,和所有的纺织产业发展现状一样,中国针织产业大而不强的深层问题随着消费者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升而逐渐显现,产业发展呈现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的区域特点,使得针织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特征。在针织产业集中发展的省份,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成为突出特点,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颁布和命名的中国针织名城、中国袜子名镇、中国内衣名镇等成为国内针织产业蓬蓬勃勃发展的直接见证。但不可否认的是,和针织 行业 迅猛发展相生相伴的是,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准入门槛较低、资金介入容易、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特征,又使得针织服装企业更多的是以中小企业或者只有几台缝纫机的家庭作坊组成,这种产业基础反映了我国针织企业的竞争更多的还停留在较低层面的现实,产业虽大,但大而不强。

二、2003-2006年主要下游产业主要经济指标 发展 分析

1、2003-2006年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行业 固定资产投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2、2003-2006年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行业 工业总产值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3、2003-2006年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行业 产品销售收入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千元

 

4、2003-2006年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制造 行业 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5、2003-2006年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6、2003-2006年从业人员变化状况 分析

2003-2006年精炼石油产品的赢利亏损企业数量变化状况 分析

单位:个

 

 

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中经纵横 市场 研究 观点,不代表其他任何投资依据或执行标准等相关行为。如有其他问题,敬请来电垂询:4008099707。特此说明。


您的需求

YOUR REQUIREMENTS

联系人:

职务:

电话:

邮箱:

您的需求:

提 交
中经咨询

咨询热线:

400-8790-365  400-8099-707

服务邮箱:vip@jihuashu.org.cn

单位官网: http://www.jihuashu.org.cn

地址(北京):北京朝阳区光华路东方梅地亚中心A座15层

地址(上海):上海杨浦区军工路1599号1栋5层

ICP 备案:沪ICP备18002139号-5

主营业务

报告编制
可行性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建议书
立项申请报告
稳评报告
能评报告
项目方案
IPO募投可研
项目申请报告
企业融资报告
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规划
特色小镇规划
产业规划
文化旅游
十四五规划
园区规划
田园综合体
乡村旅游
康养产业
景观设计
科技成果评价
科技成果评价
项目立项评估
项目结题评价
知识产权评估
成果价值评估
人才团队评价
扶持资金申请
农业资金申请
发改委资金申请
工信资金申请
科技资金申请
网站地图
专项调研
市场调研
消费者调研
企业调研
商业计划书(案例)
商业计划书(模板)
客服微信
温馨提示
提交成功,谢谢!
提交失败
联系人不能小于两个汉字!
提交失败
手机号格式错误!
提交失败
需求内容不能少于10个汉字!